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安喜
 http://anxi.artron.net/
 
  搜索:
 
环境人物的拍摄
 
作者:安喜  发布时间: 2015-10-21 11:41:35
 
 

  人物摄影最重要的是揭示和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摄影类别中难度最大、意蕴最深的一类,因此也有人把人物摄影称作灵魂摄影。环境人物摄影更是难中之难,它要求摄影人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现拍摄对象,并把他(她)很好地表现出来。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如何拍摄:


  一、观察人物。首先要确定他(她)是不是我们要拍摄的对象。这种确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着任务去的,非拍他不可,我们别无选择。二是自主选择人物,可以根据作品表现的主题需要按自己的标准选择拍摄对象。如,儒雅知性、深沉稳重、英俊萧洒、刁钻尖刻、气势夺人、美丽温柔、慈祥善良等各种类型的人物。选择好拍摄对象后,其实只完成了一半工作,因为还有一个与环境结合的问题。


  二、观察环境。环境可分为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包括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场所,而自然环境则是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选择环境,一定要选择与拍摄主体紧密相关的环境,要对所表现的主题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不能有它无它都行,更不能因为环境而削弱了主题。


  三、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要明确我们所表现的主题是以环境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以环境为主,那人物就是陪体,这时作品中的人物应多注重形体动作和肢体语言,不需要过多考虑人物面部表情和细节。以人物为主,环境则是陪体,这时首先要强调抓拍自然状态下人物的典型瞬间;其次是形体;再次就是陪体,这个陪体不单指环境,还有陪体中的人。


  四、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恰当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尤其是当背景出现很多复杂的线条时,这些线条又是色块较重较杂,那就更难处理,这时需要我们用心观察,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和主体比较协调的点,此时,我们应上下左右不断移动机位,寻找最佳位置,特别要提醒的是,背景中深、亮色块的交叉线条最好与主体避开,否则会破环画面,如果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避不开,那就只好把光圈开到最大,甚至换成长焦距镜头,把背景全部虚化,一虚了之五、主体与陪体的关系。拍摄中,一定要十分清楚主次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是前后左右的位置,还包含着距离、大小、表情、肢体、服饰等。


  1、主体位置即中心位置。无论是有意安排或是动态抓拍,都要十分清楚主体应在什么位置,陪体应始终围着主体。


  2、主体与陪体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主体与陪体之间,如是行进中应有适当距离,这主要是突出主体,但也不能太远。


  3、主体与陪体的大小。如果主体个小瘦弱,陪体又高大魁梧,那就要贴近主体拍摄,通过镜头成像前大后小的透视原理来提升主体形象。否则,就不能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4、主体与陪体的表情。如果主体表情木讷,陪体则神采飞扬,人们第一视线就会落到陪体上,即使第一视线看不见,最终视觉点还是要落到陪体上。那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就要打一个颠倒了。同时,这两种对比鲜明的表情出现在同一张画面上,还会引发读者很多猜想……


  5、主体与陪体的肢体语言。众所周知,照片是不能传声的,它的最大功能是靠图像说活,因此肢体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主体虽然在前面,但他没有什么动作,而陪体在后


  面则做出了一个很夸张的动作,那陪体就一下子吸引了视线,使主次关系就发生了变化。


  6、主体与陪体的服饰关系。一是颜色:主体穿着一件与大部分陪体相同颜色服装,而陪体中有一位穿着跳色的衣服,陪体就会跳出来。二是长短:主体穿一件和大部分陪体一样的西服,陪体中则有一位穿了一件长风衣,那陪体就又跳了出来。主次关系就发生了变化。


  六、小环境与大环境的关系。环境人物摄影经常还会遇到小环境与大环境协调统一的问题。比如,一群人在家门前活动,那门前这一块就是小环境,我们只拍这一块也行,但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带上门前以外的一些大环境,这就要考虑小环境与大环境能否协调统一,诸如影调的统一、色彩的统一、线条的统一、内容的统一等等。


  环境人物摄影贵在真实,它属纪实摄影范畴,应以真与实为本,而不应在前期或后期做一些有违事实的变化,如果那样,就不需要摄影者下那么大功夫去拍环境人物了,因为很多环境,现在的后期都可以做出来。


  本期作品《千军易得》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反映的是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铁路建没者们在繁忙的陇海线上,利用火车驶过的间隙时间给路基下加添基石。我亲眼目睹指挥者在飞驰的列车旁镇定自若地指挥施工大军紧张而有序的工作,颇有几分大将风度。由于背景是杨树林,色深且面积大,为了突出人物,因此开大光圈把背景虚化。该作品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发表,1996年获陕西省文化厅、总工会举办的全省职工摄影艺术展览金奖。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